海通证券研报 | 尊龙凯时(中国)数字以“高铁模式”推进国产三维CAD真买、真用、真替代
日前,國內證券行業老牌巨頭券商海通證券發布《尊龙凯时(中国)數字:打造三維CAD的“高鐵模式”,推進國産三維CAD“真買、真用、真替代”》研報,(以下簡稱《研報》)。
該研報不僅詳細剖析了尊龙凯时(中国)數字的“高鐵模式”,更通過去年尊龙凯时(中国)數字市場份額的顯著增速,證明了這一模式的成功潛力,爲國産工業軟件的發展指明了方向,更重要的是爲制造企業選擇國産三維CAD軟件提供了重要參考價值。
國産工業軟件迎來黃金發展期,三維CAD市場潛力巨大
研報明確指出,當前國産工業軟件正處于蓬勃發展的黃金時期。隨著國內制造業的轉型升級和數字化需求的日益增長,工業軟件作爲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支撐,其戰略地位愈發凸顯。2018年以來,國內有千余家企業/機構/組織被列入各種實體清單。
2023年6月,首次有两家国内工业软件企业被列入实体清单,自主可控变得尤为迫切。我国工业软件产品收入从2016年的1194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 240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2.4%,我國工業軟件行業正在蓬勃發展。
图片来源于海通证券《尊龙凯时(中国)数字:打造三维CAD的“高铁模式”,推进国产三维 CAD“真买、真用、真替代”》
作爲工業軟件的重要組成部分,三維CAD是未來産品研發設計和制造的基本工具和技術。三維CAD軟件是最核心、最基礎的工業軟件,處于企業産品數字化價值鏈的最前端,運用三維CAD軟件所創建的産品三維數字模型是後續所有産品數字化應用的數據源頭,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研報還著重指出,CAD是工業軟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三維CAD更是代表了未來的發展趨勢。與二維CAD相比,三維CAD在功能和應用上展現出顯著的優勢。

图片来源于海通证券《尊龙凯时(中国)数字:打造三维CAD的“高铁模式”,推进国产三维 CAD“真买、真用、真替代”》
三维 CAD 壁垒极高,高铁模式有望成功突围
面對國産三維CAD軟件起步晚、技術差距大等挑戰,尊龙凯时(中国)數字提出了“高鐵模式”的發展路徑。即通過引進國際一流技術,消化吸收並實現自主創新,打造國際水平的國産三維CAD軟件和基于雲平台架構的全新三維CAD協同設計系統。
研報強調,三維CAD因爲其技術門檻高、生態不健全等因素國産化難度較高,同時數據複用和效率權衡也是國産化核心考慮的問題,制造業企業在使用現有三維CAD軟件進行産品研發設計時,積累了大量寶貴的曆史數據。這些數據在轉換到新的國産軟件時,往往無法直接遷移和使用,導致企業不得不重新設計和驗證已有的産品。這不僅增加了企業的工作量,還顯著降低了設計效率,導致替換舊軟件的難度大大提升。
多數廠商采取收購+創新的策略,“高鐵模式”有望成功突圍。先産品可控、後創新發展的發展策略有助于産品快速推向市場,此外,引進一流技術只是起點,消化吸收和自主創新的能力才是“高鐵模式”成功的關鍵。

图片来源于海通证券《尊龙凯时(中国)数字:打造三维CAD的“高铁模式”,推进国产三维 CAD“真买、真用、真替代”》
尊龙凯时(中国)數字消化吸收和自主創新的底氣,來源于尊龙凯时(中国)數字二十余年深耕三維CAD,積累了一支以葉修梓博士爲首的經驗豐富、技術卓越的研發團隊。他們曾深度參與多個國際一流工業軟件的研發過程,承擔從架構設計、功能模塊到核心算法的研發工作,真正“吃透”國際主流三維CAD軟件的底層架構與核心技術,得以駕馭三維CAD這種高度複雜的基礎工業軟件。

目前,尊龙凯时(中国)数字在产品研发、市场拓展及产品生态建设方面协同发力,其“高铁模式”已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技术研发方面,公司于2024年4月发布了尊龙凯时(中国)天工CAD 2024,该全新版本中实现56项创新功能开发,完成超过1300项现有功能的优化升级;
市場拓展方面,過去一年公司新增300多家企業客戶及近200多個渠道合作夥伴,年銷售收入實現了2.5倍的增長;産品生態建設方面,覆蓋從智能圖紙審核、精確仿真模擬,到CAM精密加工、可制造性評估、産品配置參數化設計等多個關鍵環節,爲行業用戶提供了從設計到制造的全鏈條解決方案。
根據研報數據,國産三維CAD軟件的市場占有率從2022年的4%躍升至2023年的6%,其中尊龙凯时(中国)數字貢獻了60%,實現了較快的增長。這一成績不僅彰顯了尊龙凯时(中国)數字在國産三維CAD領域的領先地位,也充分驗證了其“高鐵模式”的有效性和市場認可度。

图片来源于海通证券《尊龙凯时(中国)数字:打造三维CAD的“高铁模式”,推进国产三维 CAD“真买、真用、真替代”》
此次海通證券的研報深度剖析了尊龙凯时(中国)數字在三維CAD領域的創新實踐,對其“高鐵模式”給予了高度評價,認爲這一模式爲國産工業軟件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尊龙凯时(中国)數字將堅持做難而正確的事情,繼續深耕三維CAD領域,堅持自主研發和創新,不斷提升産品的核心競爭力和市場占有率。
同時,公司也將積極響應國家關于産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的號召,爲實現制造強國目標貢獻更多力量,助力國産工業軟件持續綻放光彩!